“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雨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翻译】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出自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查看全文】
2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明妃曲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 【查看全文】
3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出自宋朝诗人蔡襄的作品《上元应制》,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 【查看全文】
4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 【查看全文】
5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过五丈原》,其古诗全文如下: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查看全文】
6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照镜见白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注释】 1、谁知:谁知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