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05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释】
  ⑽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汉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
  ⑾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杜审言诗:“圣情留晚兴。”
  ⑿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仇兆鳌按:前章云“林丘”,本章云“山路”,则知不在济水傍矣。以霁对春,正切时景。鳣(zhān)发(bō)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卫风·硕人》篇《正义》以鳣为江东黄鱼。按霁潭中恐无此大鱼,当依《毛传》作鲤为是。发发:盛貌。
  ⒀春草:语出谢灵运诗:“萋萋春草繁。”呦呦:象声词。鹿鸣声。《诗经》:“呦呦鹿鸣”。苏武诗:“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翻译】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赏析】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相关阅读
1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送蜀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注释】 ①祭碧鸡 【查看全文】

2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湖边采莲妇》,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 【查看全文】

3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出自当代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言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 【查看全文】

4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出自于诗经作品《我行其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查看全文】

5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池上絮》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注释 【查看全文】

6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