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早春寄王汉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注释】
王汉阳:其人姓王,官职汉阳县令。生平不详。
走傍:走近。
武阳:此指江夏。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陌头:街头。
【翻译】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赏析】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细吟味,作者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相关阅读
1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京都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 ①京 【查看全文】
2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伤温德彝》,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注释】 ⑴温 【查看全文】
3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出自唐朝诗人贾至的作品《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 【查看全文】
4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出自清朝诗人王国维的作品《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其古诗全文如下: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 【查看全文】
5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清平乐野花芳草》,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查看全文】
6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满庭芳小阁藏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