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24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注释】
  ⑥名山:指庐山。
  ⑦清赏:清新,赏心悦目。
  ⑧石镜:据《水经注》载,庐山东面悬崖上有一块大圆石,光滑如镜,可见人影。
  ⑨香炉:即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灭:消失。彩虹:香炉峰周围多瀑布,水气经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这两句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临。
  ⑩君:指黄判官。
  【翻译】
  寻阳江上大风吹动巨浪,灌婴井中亦水翻如涛。扬帆启航驰在天一般大的如镜湖面,直向彭蠡湖东面而去。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远空。名山佳景引发人们佳美的情兴,清观幽赏怎能有所穷尽?巨大的石镜之上又有明月高挂,香炉峰上彩虹明灭。相思之时您我共对庐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见美景相同。
  【赏析】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描绘出一幅夕阳坠落、稀疏雨洒、睛云飘散的美景。“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借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夜幕不知不觉般如期降临。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忆远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脱俗,宛如友人也正举目思忆诗人,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照应了题目,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诗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写自己在风浪中开帆入湖,气势豪迈。第二段为中间六句,写湖上风光。本来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庐山顶上,景象更为壮观。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不觉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诗人情随景迁,写得错落有致。最后两句是第三段,清赏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举目思念诗人。正是如此,照应了题目,又留下了余味。


相关阅读
1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出自西晋诗人李密的古诗作品《陈情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查看全文】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朝诗人陈陶的古诗作品《陇西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 【查看全文】

4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如梦令题淮山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查看全文】

5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自唐朝诗人王令的古诗作品《送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查看全文】

6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