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望黄鹤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注释】
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翻译】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赏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秘。“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相关阅读
1 浪迹尚为客,恨满长安千古道。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叹步影归来,人鬓花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浪迹尚为客,恨满长安千古道。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叹步影归来,人鬓花老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绕佛阁夜空似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空似水,横汉静立,银浪声杳。瑶 【查看全文】
2 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翰墨功名里,江山富贵人。 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 【注释】 ⑴秦少游:即秦观 【查看全文】
3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烧歌起来望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 【查看全文】
4 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出自元朝诗人刘秉忠的作品《干荷叶根摧折》,其古诗全文如下: 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 恁时节,万丝绝。 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 【查看全文】
5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锦堂春坠髻慵梳》,其古诗全文如下: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 【查看全文】
6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登楼》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