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怳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释】
⑹团蒲:即蒲团,和尚坐禅的用具。
⑺晡:申时,黄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
⑼野鹘:属鸷鸟类,飞翔迅疾。浮图:佛塔。
⑽怳,恍惚。遽遽:惊动貌。
⑾亡逋:逃亡者。
【翻译】
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僧人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孤山独自耸立,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到了,那纸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鉴赏】
“天寒”句起写回程。天寒路远,所以天未晚就回家。不说是自己要回去,而说是由于僮仆相催,又点出自己与二僧谈得很投机,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见云木回合,野鹘盘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说雪意更浓,垂暮光线更昏暗,树木隐在迷雾之中;野鹘盘空,又在迷离之中点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画面饶有深趣。这一景色,与起首四句相呼应而不重复。
结末四句,写到家后的感受。“欢有余”应接前“实自娱”而来,说明不虚此行,游之乐及游之情都表达了出来,自己的人生观及僧人的清净无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诗,更加深了自己的欢快感。“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不仅写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苏轼文学创作观形象的表达。苏轼作诗强调敏捷的观察力及翔实的表达能力,善于捕捉一瞬间的情感与景物,这首诗也正体现出他的创作特色,从各个角度描绘出景与情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情画意。
此诗的用韵也显示了苏轼诗娴熟的技巧。诗除了少数几句隔句用韵外,通首一韵到底,音节畅美自然。清纪昀批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拍,其源出于古乐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险韵,尤为难得。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查看全文】
2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贫士袁安困积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 岂不 【查看全文】
3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胡蝶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注释】 ⑴杨花: 【查看全文】
4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 【查看全文】
5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出自宋朝诗人曾觌的作品《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 【查看全文】
6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