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42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秋浦猿夜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即个安徽贵池县。县境内有秋浦水,县因以得名。
  ⑵黄山:此指池州市城南七十里的黄山岭。为区别黄山市之黄山,当地俗称小黄山。白头:山顶积雪之谓。
  ⑶青溪:即清溪,源出今安徽池州市南九华山,流经贵池县境,至清溪口注入大江。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 ,因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汉乐府有《陇头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翻译】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咽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赏析】
  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中,有四首都写到秋浦的猿。“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四)。“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其十)。而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其五)专咏白猿最为生动活泼,栩栩如见。这只“夜愁”的猿,似应也是白猿。诗首二句由猿的白,联想到人的白头。据《江南通志》:“黄山在池州府城南九十里,高百余丈”。“猿愁”以至于使人“白头”,这自然是夸张写法。稍后白居易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白鹭诗》)。后来辛弃疾词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他们都反说白发并不总是和愁有关的。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偏用一“堪”字,语气肯定,和“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一样,其含意与白诗辛词都恰相反,李白似是堪信不疑的。
  次二句“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用翻进一层写法。青溪即清溪,在池州府城北五里,源出考溪,与上路岭水合流,经郡城至大江。李白《清溪行》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刘长卿《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万岭猿啼断,馆村客暂依”。可见清溪的山光水色,风光秀美。“陇水”,它位陇首(亦名陇坂、陇头)山上,据《三秦记》载:“其坂(山坡)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陇头水’也”。《陇头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又日:“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二十二》亦云:“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本来,清音琮,如鸣佩环,且又光可鉴人的清溪水,却反转如陇水一样的令人断肠!显然这里是含有诗人李白“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呜咽感情的。


相关阅读
1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出自宋朝诗人薛昭蕴的作品《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其古诗全文如下: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 【查看全文】

2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查看全文】

3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其古诗全文如下: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 【查看全文】

4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经火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 【查看全文】

5 耳边消息在。笑指花梢待。又是不归来。满庭花自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耳边消息在。笑指花梢待。又是不归来。满庭花自开出自宋朝诗人楼枎的作品《菩萨蛮丝丝杨柳莺声近》,其古诗全文如下: 丝丝杨柳莺声近。晚风吹过秋千影。寒色一帘轻。灯残梦不 【查看全文】

6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