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出自宋朝诗人钱起的作品《江行望匡庐》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注释】
匡庐:庐山。
云雾窟:云雾缭绕的懂窟。
【翻译】
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送征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同欢不可再,朝暮 【查看全文】
2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 【查看全文】
3 芳洲生萍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芳洲生萍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洲生萍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 【查看全文】
4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 【查看全文】
5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赠羊长史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查看全文】
6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出自宋朝诗人罗与之的作品《寄衣曲此身傥长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注释】 ⑸傥:倘若 【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