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32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出自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题淮南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注释】
  ⑴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⑵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⑶白蘋:开白花的水上浮萍。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⑷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⑸一任:听凭。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翻译】
  南来北往四处奔波,想休息便休息,白蘋在楚江的秋风中被吹得没有了踪迹。我并不是为秋天而悲感的人,还是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傍晚相对而愁吧。
  【赏析】
  诗的起笔突兀,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南去北来,还是北去南来,诗人总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无优无虑,恬然适意。诗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写道:“白蘋吹尽楚江秋。”诗人象是回答说,正是在萧萧秋风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节才如此这般说来。他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丝毫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安然处之。本来,诗人得休便休已经够洒脱了,再有后一句萧瑟景象的衬托,就更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悲秋”的传统。一到秋天,西风瑟瑟、枯叶飘零,这萧条凄清的景象极易引发诗人对不如意的人生大兴悲叹之辞。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九辩》,第一句就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此诗作者能如此逢秋而不悲,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诗的前两句在叙述诗人不寻常的举止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问号。
  诗的三、四句紧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在这里,诗人以道人自比,表现出诗人对闲适味道。飘逸、淡泊无求境界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能够“南去北来休便休”,就是因为他不是见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因此,当众人对秋生悲时,诗人自然无悲可言,“一任晚山相对愁”。此时,作者远远望去,楚江两岸的山脉凄清寥落,像是在飒飒秋风中相对发愁。晚山本来不会悲愁,在超脱淡泊的道人看来,晚山也不会悲愁。只有在悲秋人眼里,晚山连同周围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悲叹哀伤。在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愁容满面的“悲秋客”,而是通过“悲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凉悲伤的景物来写“悲秋客”,这样写,更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潇洒飘逸。
  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相关阅读
1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 【查看全文】

2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羲农去我久》,其古诗全文如下: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 【查看全文】

3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日观东北倾》,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 【查看全文】

4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出自唐朝诗人林逋的古诗作品《山园小梅》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 【查看全文】

5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出自唐朝诗人沈如筠的作品《闺怨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注释】 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 【查看全文】

6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南征》,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