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出自宋朝诗人潘阆的作品《酒泉子·长忆观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②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③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④弄潮儿:又称弄潮儿。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⑤觉:睡醒。
⑥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翻译】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查看全文】
2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三姝媚烟光摇缥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 【查看全文】
3 咏春蠢,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咏春蠢,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出自清朝诗人蒋士铨的作品《水调歌头舟次感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 【查看全文】
4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阖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洞仙歌卖花担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卖花檐上,菊蕊金初破。说是 【查看全文】
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春晓》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 【查看全文】
6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