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出自宋朝诗人谢枋得的作品《庆全庵桃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
①庆全庵:谢枋得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给自己居所取的名称。
②桃源:“ 桃花源 ”的省称。晋陶潜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③问津:询问渡口。这里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无人问津”意,指寻访。
【翻译】
我寻到了块像桃花源那样理想的地方,正可以同躲避秦朝的暴政一样躲避新朝;在这里,我早已忘记了节令,只是见了桃花又一次盛开,才知道又一年的春天来到。桃花纷纷飘落,切莫让它飘进溪水;恐怕有多事的渔郎见了,顺着漂浮的花瓣找到这里,把我骚扰。
【赏析】
诗题的是自己门前的桃花,但诗直接由题宕开,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桃花源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文中说武陵有个渔夫,见到一条小溪,溪边长满桃花,落英缤纷,他顺溪水找到了一个地方,人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自称是避秦乱而迁移至此,遂与世隔绝,不知外面的世界已几经变更。渔夫回家后,告诉了当地太守,再去找那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了。
诗首句就是借桃花源,说自己找了块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目的是为了躲避新朝。诗人在感情上已经把自己等同于桃花源中躲避秦末暴政的人物,万事不关心,因此第二句说自己自从避世后,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了,只是见到眼前桃花盛开,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这两句虽然读来觉得平易自然,实际上隐含着诗人无数的伤心血泪在内;他的避居,完全是不得已,他何尝不是天天在祈祷有人起来推翻元蒙统治,恢复宋朝河山呢?
三、四句,把基调更降下一层。桃花源中的人,因为桃花随着流水而出,被渔夫所追逐而发现了隐避之所。诗人当时变姓埋名,更怕被人知道,因此他担心地提出,门前的桃花凋谢时千万不要随流水淌出,怕有人见到,跟寻而至,发现自己隐居的地方。诗人这样说,不仅仅是表示不愿让人知,更多地是宣言自己绝不与新朝合作。全诗随手设譬,既符合自己身世与当时社会现实,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自然熨帖。
不过,诗人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程文海、留梦炎等人交相荐举他出仕,他都严词拒绝,最后元世祖也下令他到京城大都去,在福建参政魏天祐的强逼下,他到了大都,不肯做官,绝食而死,实现了自己与新朝不两立的誓言。
相关阅读
1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何日清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何日清尘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沁园春情如之何》,其古诗全文如下: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便 【查看全文】
2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 【查看全文】
3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步入衡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 【查看全文】
4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出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清平乐年年雪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查看全文】
5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南湖早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 【查看全文】
6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出自唐朝诗人郑板桥的作品《咏梧桐》,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注释】 ①西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