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54

  “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画鹰》,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攫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
  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⑵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攫身:即竦身。是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翻译】
  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待储光羲不至》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查看全文】

2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出自宋朝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 【查看全文】

3 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情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情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倾杯金风淡荡》,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 【查看全文】

4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孤雁》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 【查看全文】

5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 【查看全文】

6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出自唐朝诗人孙逖的古诗词作品《宿云门寺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