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陇西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注释】
⑴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⑵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⑶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⑷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⑸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断:中断联系。
【翻译】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相关阅读
1 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浣溪沙新梦游仙驾紫鸿》,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 石 【查看全文】
2 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出自于诗经作品《载见》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 【查看全文】
3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查看全文】
4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出自先秦诗人无名氏的作品《乌鹊歌乌鹊双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注释】 凤凰:传说中的鸟王名。雄曰风,雌曰 【查看全文】
5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查看全文】
6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