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19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出自唐朝诗人寒山的作品《杳杳寒山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⑴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⑵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翻译】
  幽暗深远的寒山小路,孤独地矗立在溪水冰冷的山涧边上。经常有小鸟在啾啾地鸣叫,显得寂静的山野更加没有人气。湿润的山风扑面而来,雪花纷纷扬扬,堆积满了我的身子。每天看不到一丝阳光,搞得我过了一年又一年,都不知道春天到底有没有来过。
  【鉴赏】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相关阅读
1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万山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查看全文】

2 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壶浊酒喜相逢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作品《临江仙》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 【查看全文】

3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慈姥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 【查看全文】

4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二岁扶床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二岁扶床女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陌上郎西津海鹘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 【查看全文】

5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秋浦多白猿》,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翻译】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 【查看全文】

6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古咏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