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翻译】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鉴赏】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相关阅读
1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唐朝诗人曹松的古诗作品《己亥岁》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 【查看全文】
2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其古诗全文如下: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 【查看全文】
3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出自唐朝诗人秦系的作品《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 【注释 【查看全文】
4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踏莎行细草愁烟》,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 【查看全文】
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春日》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查看全文】
6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出自清朝诗人蒋士铨的作品《水调歌头舟次感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