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41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注释】
  1、踏青:春日郊游。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翻译】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赏析】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怀人的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十分含蓄。通篇没有直说思念的地方,也没有直呈愁怨的言语;但春光大好,游园不能令“她”情意欢畅,园中荡秋千也不闻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终而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
  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相关阅读
1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佳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查看全文】

2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唐朝诗人王白贞的古诗词作品《白鹿洞》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查看全文】

3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 【查看全文】

4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查看全文】

5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查看全文】

6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词作品《玉楼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