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28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无题二首·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翻译】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鉴赏】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
  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


相关阅读
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查看全文】

2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女冠子昨夜夜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 【查看全文】

3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出自于诗经作品《吉日》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 【查看全文】

4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宿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 【查看全文】

5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戏答元珍》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 【查看全文】

6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出自唐朝诗人曾公亮的古诗作品《宿甘露寺僧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