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暮春浐水送别》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
宫前水:即指浐水。
【翻译】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鉴赏】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言绝句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相关阅读
1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出自南北朝诗人阮瑀的作品《驾出北郭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 【查看全文】
2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柳含烟隋堤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查看全文】
3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查看全文】
4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查看全文】
5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出自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查看全文】
6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出自于诗经作品《四月》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