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暮春浐水送别》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
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翻译】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鉴赏】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作品《西施滩》,其古诗全文如下: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⑴西施滩: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 【查看全文】
2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落花落》,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 【查看全文】
3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达摩支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 【查看全文】
4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泊岳阳城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 【查看全文】
5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归至武阳渡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查看全文】
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意思翻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