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55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出自唐朝诗人舒亶的古诗作品《虞美人·寄公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
  ①芙蓉:指荷花
  ②涵:包含,包容
  ③沧:暗绿色(指水)
  ④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⑤阑:栏杆
  【翻译】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鉴赏】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相关阅读
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查看全文】

2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曲江二首其一》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查看全文】

3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出自宋朝诗人侯蒙的作品《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查看全文】

4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出自于诗经作品《清庙》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查看全文】

5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答友人赠乌纱帽》,其古诗全文如下: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注释】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 【查看全文】

6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宋代代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劝学诗》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