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词三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注释】
①“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②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③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翻译】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鉴赏】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
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渡河到清河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 【查看全文】
2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 【查看全文】
3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查看全文】
4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岘山怀古秣马临荒甸》,其古诗全文如下: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 【查看全文】
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近代诗人郭茂倩的古诗作品《长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 【查看全文】
6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作品《寻三藏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 【前言】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