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作品《寻三藏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
【前言】
《寻三藏上人》是唐代宰相武元衡所作的一首禅诗。该诗通过对寻访追求佛法境界,最终却只得到“雪中芭蕉”这一事件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万事无须执著”的禅学感悟。
【注释】
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妙精好,丽无色界则难以心识住于精妙禅定。
②芭蕉:《维摩经·十喻》中有芭蕉喻,以芭蕉中无有坚,以喻人身之不实。
【翻译】
北风劲吹暮雪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遥。手持筇杖临水站立,人来不语直指芭蕉。
【鉴赏】
武元衡为中唐时期较有作为的重臣。唐德宗钦其才曾一岁内三迁官,公元708年(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武元衡为人坚正有守,秉性庄重。其治理西川时曾使蛮夷怀归,对削减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努力。可是,这么一位秉性坚正并卓有政绩的宰相级人物,读者却从他的诗作中读到了他内心的另一面。全诗在一种苍凉落寞的人生基调之上,对佛法境界寻访追求,而追求到的却是雪中芭蕉——一个智慧的空境。作者先是以寒夜暗示人生的处境:北风吹雪落纷纷,一片寒冷、一片黑暗。出路在何方,作者踏上了问法寻僧的路途。
而这路途对他说来实在是很遥远。他寻到了僧人,他可能向僧人提出了久已萦绕在心中的一连串问题:“苦难人生出路何在,意义何在?”僧人手指芭蕉作为回答。“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维摩经·方便品》)僧肇注释这句话说:“芭蕉之草,惟叶无干。”尽管芭蕉花叶繁茂,但它却没有坚硬的枝干。好似人生,一切荣华富贵或风浪坎坷,其实不过只是虚幻,并没有所谓实在之物。既然如此,严寒酷暑、风花雪月都应淡然处之。不仅如此,对彼岸也无须执著,对佛法也不必追寻。僧人对苦苦寻来的访道者不置一言便是引导他看空一切。宰相武元衡最后竟为刺客所害。这真使世人看到了世间的黑暗、生命的脆弱。而僧人的指引是否让武元衡心灵超脱呢,却不得而知了。
相关阅读
1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有所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 【查看全文】
2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古诗词作品《赠苏绾书记》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查看全文】
3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荆州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查看全文】
4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古诗词作品《渡湘江》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查看全文】
5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野菊晚艳出荒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注释】 ①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 【查看全文】
6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