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09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野菊·晚艳出荒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注释】
  ①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②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③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宋·曾巩《忆越中梅》诗:“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宋·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高启《梅花》诗之三:“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
  ④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⑤秋水:神色清澈。
  ⑥向:从前,往昔。
  ⑦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翻译】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鉴赏】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相关阅读
1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其古诗全文如下: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飞絮。春困厌厌 【查看全文】

2 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 【查看全文】

3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词作品《送魏万之京》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 【查看全文】

4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查看全文】

5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出自唐朝诗人裴潾的古诗作品《裴给事宅白牡丹》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查看全文】

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