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42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泾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注释】
  ①无
  【翻译】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鉴赏】
  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 南宋诗人姜夔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


相关阅读
1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出自元朝诗人王恽的作品《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 【查看全文】

2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出自宋朝诗人刘敞的作品《微雨登城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其古诗全文如下: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查看全文】

4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 【查看全文】

5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 【查看全文】

6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姑苏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