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47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出自清朝诗人张维屏的古诗作品《新雷》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1、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2、每于:常常在。
  3、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4、著:妥当,明显。又作“着”。
  5、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翻译】
  造物者没有言语却有知觉,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千红万紫的花朵都已经准备就绪,竞相开放要待那惊雷一声。
  【赏析】
  《新雷》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相关阅读
1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嘲鲁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 【查看全文】

2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登楼寄王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鉴赏】 这 【查看全文】

3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 【查看全文】

4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 【查看全文】

5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出自于诗经作品《有瞽》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查看全文】

6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