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出自宋朝代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②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③去:离开,离去
④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翻译】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鉴赏】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相关阅读
1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出自于诗经作品《鹑之奔奔》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查看全文】
2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江楼月》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 【查看全文】
3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古诗作品《游终南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 【查看全文】
4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 【查看全文】
5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堤上行江南江北望烟波》,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查看全文】
6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别从甥高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