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出自唐朝诗人李适之的古诗作品《罢相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注释】
⑴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
⑵乐圣:古人有以清酒为圣人,以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此处指爱好喝酒。
⑶且:尚且,还。
⑷衔杯:喝酒。
⑸为问:请问,试问。为,此处表假设。
⑹今朝;今天,现在。
【翻译】
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畅饮。请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适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适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必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适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
相关阅读
1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出自明朝诗人刘基的作品《千秋岁淡烟平楚》,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 【查看全文】
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作品《石灰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查看全文】
3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 【查看全文】
4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作品《观徐州李司空猎》,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 【查看全文】
5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出自汉朝诗人王嫱的作品《怨旷思惟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 【查看全文】
6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出自唐朝诗人僧皎然的古诗作品《楚江怀古》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