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41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翻译】
  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带兵打仗最为高明。他们的声威远传到沙漠边地,美誉和画像一起流芳后代。
  【释义】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前面说到的都是文臣,现在开始说说武将了。“起翦颇牧”,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将,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国的名将,廉颇、李牧是赵国的名将。
  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有战神之称,秦国眉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十六岁从军,历经70余战,从无败绩,是秦国的军事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后受封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故六国之兵闻白起之名而胆寒。据梁启超的说法,战国时代在战场上的直接死亡人数,大约有两百万左右。白起一个人领兵就屠杀了一百六十五万,可以想象他率军打仗有多么凶猛。像秦国与赵国长平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帅赵军,白起统帅秦师。赵适哪里是白起的对手,败得一败涂地,四十五万赵军人当了俘虏。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人是个大问题。白起最后说,挖个坑埋了!可怜四十五万人全部被活埋,此后的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国抗衡了。
  王翦也很了不起,他是关中频阳县(今陕西富平县)人,曾率军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等国。最后又以秦国的优势兵力灭了楚国,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有《将相和》的故事,说的就是老将廉颇嫉妒丞相蔺相如。蔺相如的出身没有廉颇高贵,也没有什么功劳,只是代表赵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才当了丞相。他因此看不起蔺相如,不但言语冲撞,走路也是每每蔺相如给他让路。有人问起此事,蔺相如说:“我并非怕他,而是怕将相不合,给外寇以可乘之机。”老廉颇听到后很惭愧,亲自负荆请罪,才有将相和的故事。
  李牧是赵国守边抗击匈奴的名将,曾奉命常年驻守在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使匈奴数年一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人。“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他戍边保民的战功。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四位将军作战最高明,用兵最精当,他们的威名远播到沙漠边地,连塞北的胡人也敬佩不已,所以称为“宣威沙漠”。他们的肖像被画师用丹青妙笔画下来,永垂青史,就是“驰誉丹青”。丹青本是作画用的颜色,此处有载入历史画卷的意思,因为汉朝有为功臣画像立卷的习俗,例如汉宣帝时将有功之臣的画像藏于麒麟阁,汉明帝时将这类画像藏于云台。
  以上四句话,白话意思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史册之中。


相关阅读
1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 【查看全文】

2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塞下曲》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 【查看全文】

3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查看全文】

4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青楼曲二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5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 【查看全文】

6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