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0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翻译】
  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
  【释义】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这两句话描述了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背邙面洛”描述的是洛阳,洛阳城背靠北邙山,南面是洛水。在古汉语中一提到背,在方位上就是指北方,一说面就是南方。中国人讲究面南背北,我们尚南,以面南为正位;西方人尚北以北为正位,同样的罗盘,我们叫指南针,他们叫指北针。古代的地图都是上南下北,与现代欧式的地图反着,所以我们的居室也要坐北朝南,历来的衙门口也都是朝南开。
  为什么非得坐北朝南不可呢?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面南背北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之位。天子既居乾位有九五之尊,天子的一举一动就要正大光明,经得住南方丙丁火(阳光)的直射,阳光下的影子要正,政者正也,自己正了,才能施政,所以“天子无私事”。
  “背邙”的邙指的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北邙山海拔250米,方圆200公里,既不雄伟也不高大,但是由于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山上古代帝王的陵墓多得数不胜数,历史上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在邙山几十公里的主地段内,仅皇家陵园就有五处,分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皇陵区,埋葬着汉光武刘秀、蜀后主刘禅、南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帝王,以及贾谊、班超、李密、薛仁贵、狄仁杰、杜甫、石崇、孟郊、颜真卿等名流。古人有说,“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一点也不假。此外,“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洛阳牡丹出邙山”,北邙山又叫牡丹山,这个典故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洛阳城的南面是洛水,此水起源于陕西的洛南县、流经洛阳城南,然后汇入黄河,所以“背邙面洛”是洛阳城地理背景的描绘。
  “浮渭据泾”,说的是西京长安的地理位置。西安的左面有渭水,右面有泾河。渭水发源于甘肃,泾水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这里汇合后流入黄河。在流入黄河以前,泾水清、渭水浊,水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有“泾渭分明”的成语。浮是漂流、漂浮的意思;据是据恃、凭据、靠着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白话翻译,就是:中国古代的都城雄伟壮观,最古老的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洛阳背靠北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左横渭水,右据泾河。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这两句话描绘了都城中帝王宫殿的雄伟和壮丽。天子所居之室叫宫,天子所议之堂叫做殿,本来在上古时期宫室通称,以后宫字才专为皇家所用。殿的本义是泛指高大的房屋,以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厅堂。
  一般来说,殿是议论公事的地方,宫是帝王的生活区。例如北京皇宫紫禁城的布局,分为前朝后廷、左庙右稷。紫禁城前半部分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属于外朝;后半部分是后三宫: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殿),那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属于内廷。紫禁城的左面是皇帝的家庙,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面是祭地神和谷神的社稷坛(中山公园五色土)。
  “宫殿盘郁”是形容都城里面的宫殿,盘旋曲折、错落重迭。盘是盘旋、逶迤,郁是重叠茂盛的样子。
  楼观是古代宫殿群里面最高的建筑,飞是形容建筑物之高,有凌空欲飞之势。惊是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舌拱不下。说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非常了不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亭台楼阁。亭子只有顶没有四壁,是供游人、行人小憩的地方。台是用土石垫起来的高而平的方形建筑,便于了望。阁是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楼是两层以上的建筑,《说文》里说,楼者重屋也,是重重叠加的屋子。观是宫廷大门外面两层的细高的建筑,是朝廷张贴公告的地方。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叫做阙,也就是通往皇宫正门的缺口,后世的观楼已经与皇城的正门融合在一起了。故宫紫禁城午门前面有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两侧是宫墙和门楼,这就是早先的观楼,现在上面有五座阁楼式建筑叫五凤楼。
  楼观都高入云天,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记得李白有一首诗《夜宿山寺》,述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后人有好事者,将自己家的楼,取名“摘星楼”,以言其高。


相关阅读
1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其古诗全文如下: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 【查看全文】

2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古诗作品《书院二小松》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 【查看全文】

3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出自唐朝诗人文德皇后的作品《春游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 【查看全文】

4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送杜十四之江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 【查看全文】

5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渡辽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 【查看全文】

6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风水洞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