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作品《河阳桥送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注释】
⑴河阳桥:唐代由洛阳去黄河以北必须经过的一座浮桥,为交通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⑵浮桥:指河阳桥。
⑶晋国:指今山西一带,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⑷傍:倚靠。阑干:即栏杆。
⑸萧萧:凄清的样子。此处形容风雨声。
【翻译】
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若是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往之地,一定可以看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赏析】
此诗写出了在河阳桥上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前二句围绕诗题而写。起句“黄河流出有浮桥”,写题之“河阳桥”;次句“晋国归人此路遥”,点题之“送别”。起句由远及近,景象由线变点。黄河由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来,流到这河阳桥。黄河是一条线,河阳桥是一个点。诗人送友人回归山西故里,故称“晋国归人”,这是点,也是近景。而友人所经之路,伸向远方,这又是线,也是远景。一个“遥”字,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友人,友人渐行渐远,渐变模糊,消失在天边,而诗人却久久不忍回去的情景,依依离别之情,溢于言外。
后二句紧承次句“遥”字而写。第三句“若傍阑干千里望”是一个具体感人的送别场景:友人别去之后,诗人傍着栏杆,遥望友人远去千里。句中的“千里”与上句的“遥”,正好呼应。此句着一个“若”字,则使语气显得更加婉转。末句“北风驱马雨萧萧”乃是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北风驱马”,是视觉;“雨萧萧”,则是视觉兼听觉。友人北去,其马为北风所驱。一个“驱”字,写出了诗人不忍友人别去而友人终将别去的内心苦痛。而此时又下起了萧萧淫雨,风雨声夹杂一片,更让人思绪万千,怅然落寞。静默的诗境至此陡然变得喧嚣,使人顿感心绪烦乱,余味不尽。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四句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全篇言辞简淡,妍丽苍莽,婉转蕴藉,浑然天成,没有一字言情,却在萧疏淡雅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回荡着一抹浓浓的朋友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 【查看全文】
2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北风行》第六句,其全文如下: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 【查看全文】
3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出自先秦诗人介之推的作品《龙蛇歌有龙于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 【查看全文】
4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渡江云西湖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 【查看全文】
5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对酒春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 【查看全文】
6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