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2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春夜闻笛》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
  ⑴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⑵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相看:一作“相逢”
  【翻译】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赏析】
  此诗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这首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王之涣《凉州词》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概。李益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其实相同,不过是说春风不到江南来。所以情调略似盛唐边塞诗,但它多怨叹之情而少豪迈之气,情调逊于王诗。然而委婉曲折之情,亦别具风致。这正是中唐诗歌的时代特点。


相关阅读
1 翠参差、澹月平芳砌。砖花滉、小浪鱼鳞起。雾盎浅障青罗,洗湘娥春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翠参差、澹月平芳砌。砖花滉、小浪鱼鳞起。雾盎浅障青罗,洗湘娥春腻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拜星月慢绛雪生凉》,其古诗全文如下: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昨 【查看全文】

2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查看全文】

3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出自唐朝诗人崔国辅的作品《怨词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注释】 ⑴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 【查看全文】

4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次韵秦少游江清风偃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 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注释】 ⑸偃:倒伏。 ⑹丹 【查看全文】

5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出自宋朝诗人苏辙的作品《逍遥堂会宿秋来东阁凉如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查看全文】

6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