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35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出自唐朝诗人郎士元的古诗作品《听邻家吹笙》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
  ⑴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⑵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⑶重门:重重的大门。
  ⑷千树花:千桃树上的花。
  【翻译】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鉴赏】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描写音乐的篇章。郎士元这首小诗就运用这种描写手法。“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如泣如笑的乐声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梅花落》曲名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十分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三句紧承二句,而四句紧承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相关阅读
1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 【查看全文】

2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出自南北朝诗人李煜的作品《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 【查看全文】

3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会过。关著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会过。关著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唐多令水榭枕官河》,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 【查看全文】

4 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出自宋朝诗人李彭老的作品《四字令兰汤晚凉》,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腻雪初香。擘莲房赌双。 罗纨素珰,冰 【查看全文】

5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出自唐朝诗人郭震的古诗作品《古剑篇》第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 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查看全文】

6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宿紫阁山北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