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又呈吴郎》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
1、不为:要不是因为
3、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4、只缘:正因为
5、恐惧:害怕
6、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翻译】
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打枣,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只因为不让她变恐惧所以需要转变你的态度,变得可亲。那妇人防着你虽然是多心,但你在枣树周围插上稀疏的篱笆就显得太较真了。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古苍苍谷中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 【查看全文】
2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查看全文】
3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别严士元》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 【查看全文】
4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出自唐朝诗人吴融的作品《卖花翁和烟和露一丛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注 【查看全文】
5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塞下曲》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 【查看全文】
6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出自于诗经作品《蟋蟀》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