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词作品《赠少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
①“客恨多”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叶”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④“一曲歌”句: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赏析】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相关阅读
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出自春秋诗人左丘明的古诗作品《曹刿论战》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查看全文】
2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夜如年斜月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3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出自于诗经作品《小宛》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 【查看全文】
4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旅夜书怀》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 【查看全文】
5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6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