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古诗词作品《晚次乐乡县》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
⑼“野戍”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荒烟,荒野的烟雾。断,断绝,停止。
⑽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⑾如何:为何,为什么。
⑿恨:惆怅之意。
⒀噭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翻译】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赏析】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该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忆秦娥楼阴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 【查看全文】
2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 【查看全文】
3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其古诗全文如下: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 【查看全文】
4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梁甫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 【查看全文】
5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石鼓歌张生手持石鼓文》,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 【查看全文】
6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零陵春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