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0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词作品《过融上人兰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释】
  1、无
  【解说】
  七言绝句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言绝句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相关阅读
1 看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看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倾杯乐皓月初圆》,其古诗全文如下: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查看全文】

2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 【查看全文】

3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 【查看全文】

4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出自春秋诗人佚名的古诗作品《越人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 【查看全文】

5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桂州腊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 【查看全文】

6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已见寒梅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注释】 ⑻玉阶:《万首唐人绝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