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3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释】
  ⑹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
  ⑺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后汉书·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李贤注:“匈奴五月大会龙庭,祭其先、天地、鬼神。”
  ⑻书生: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东观汉记·赵孝传》:“(孝)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于亭门塾。”
  ⑼间:一作“中”。老:一作“住”。
  【翻译】
  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赏析】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相关阅读
1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致酒行》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 【查看全文】

2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查看全文】

3 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出自宋朝诗人许棐的作品《泥孩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 【查看全文】

4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出自魏晋诗人嵇康的作品《赠秀才入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 【查看全文】

5 记千竹、万荷深处。绿净池台,翠凉亭宇。醉墨题香,闲箫横玉尽吟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记千竹、万荷深处。绿净池台,翠凉亭宇。醉墨题香,闲箫横玉尽吟趣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长亭怨慢记千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千竹、万荷深处。绿净池台,翠凉亭宇。醉墨 【查看全文】

6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出自于诗经作品《月出》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