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舟中晓望》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注释】
1、无
【解说】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鉴赏】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你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那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中。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没蕃故人》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 【查看全文】
2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利州南渡》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查看全文】
3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算才是,称心红。染不尽薰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算才是,称心红。染不尽薰风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塞翁吟草色新宫绶》,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算才是,称心红。染不尽 【查看全文】
4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查看全文】
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蜀相》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 【查看全文】
6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临江仙柳絮》,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