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54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利州南渡》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赏析】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相关阅读
1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其古诗全文如下: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 【查看全文】

2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李 白墓》,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查看全文】

3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好事近风定落花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查看全文】

4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进艇》,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 【查看全文】

5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宿山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 【查看全文】

6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瑞鹧鸪观潮》,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