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9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惜牡丹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
  ⑴惆怅:伤感,愁闷,失意。阶:台阶
  ⑵残:凋谢
  ⑶明朝:明天
  ⑷衰:枯萎,凋谢。红:指牡丹花。把火:手持火把
  ⑸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翻译】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这组诗第一首却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有”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
  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相关阅读
1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金陵夜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 【查看全文】

2 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赏析_孟子荀卿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孟子荀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有所感慨地说:唉,谋利确是一 【查看全文】

3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 【查看全文】

4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 【查看全文】

5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差见郎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差见郎招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忆旧游记愁横浅黛》,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查看全文】

6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