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出自唐朝诗人唐庚的古诗作品《栖禅暮归书所见》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注释】
1、栖禅:广东惠州的一座山
2、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解说】
傍晚时分,在春天的细雨中我从栖禅山上下来,这时候因时近傍晚,再加上天上雨云匆匆,天色一下暗了下来;但是在这春回大地的时节里,虽在暮色之中,原野四周也呈现出一片青翠的绿色;走下山来,小小的栖禅寺已经看不见了,远远地消失在身后的深山之中;行舟湖上,但见湖水的尽头,一座小小的亭子渐渐地出现在眼前。
【鉴赏】
这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相关阅读
1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步入衡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 【查看全文】
2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 【查看全文】
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逢雪送芙蓉山主人》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 【查看全文】
4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5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出自于诗经作品《草虫喓喓草虫》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 【查看全文】
6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