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58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阁夜》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2、战伐:崔旰(gàn)之乱
  3、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翻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 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


相关阅读
1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 【查看全文】

2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查看全文】

3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眼儿媚萍乡道中乍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 【查看全文】

4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 【查看全文】

5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送应氏清时难屡得》,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 【查看全文】

6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念奴娇井冈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