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苏溪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
1、苏溪亭:在今浙江义乌县
2、漫漫:无边无际
3、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解说】
在苏溪亭上望去,碧草无边无际;是谁在东风中唱着阑干十二曲呢?燕子还没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边烟雨蒙蒙,雨中杏花也感到寒意。
【鉴赏】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终南别业》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 【查看全文】
2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 【查看全文】
3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宿紫阁山北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 【查看全文】
4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出自于诗经作品《衡门》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查看全文】
5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出自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题淮南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6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离思》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