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古诗作品《别老母》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
1、无
【解说】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鉴赏】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相关阅读
1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瑶华》,其古诗全文如下: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 【查看全文】
2 吴太伯世家翻译赏析_吴太伯世家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吴太伯世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吴太伯,太伯之弟仲雍,都是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 季历贤明,而生有圣德之子姬昌,太王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传位 【查看全文】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 【查看全文】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朝诗人林则徐的古诗作品《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查看全文】
5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出自当代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大柏地》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查看全文】
6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伤春庙堂无策可平戎》,其古诗全文如下: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