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琴诗》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注释】
1、若言:如果说
2、鸣:响
【解说】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思考的问题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不行,没有手也听不到琴声。
【鉴赏】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赠羊长史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查看全文】
2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曲讲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 【查看全文】
3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 【查看全文】
4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入潼关》,其古诗全文如下: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 【查看全文】
5 龙蛇。起陆曾嗟。且放我狂歌醉饮些。甚人生贫贱,刚求富贵,天教富贵,却骋骄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龙蛇。起陆曾嗟。且放我狂歌醉饮些。甚人生贫贱,刚求富贵,天教富贵,却骋骄奢出自元朝诗人白朴的作品《沁园春千载寻盟》,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载寻盟,李白扁舟,严陵钓车。 【查看全文】
6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