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作品《营州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释】
1、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2、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3、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4、蒙茸:毛乱的样子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
【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相关阅读
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出自于诗经作品《二子乘舟》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查看全文】
2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 【查看全文】
3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湖州歌其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4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多丽咏白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 【查看全文】
5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垂老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 【查看全文】
6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出自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作品《庆州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