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长安秋望》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释】
1、秋望:在秋天远望
2、倚:靠着,倚立
3、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4、外:上
5、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6、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翻译】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我登高远望,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终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楼倚霜树外”,是说作者所登上的高楼“倚树”矗立。注意树前的“霜”字和树后的“外”字。“霜”给人的意象薄白净洁。“外”含两点意思,一是旁,一是上。合而观之,是诗人登楼乌瞰,产生了一种楼高出树顶之外的感受。楼立霜树之上,人立高楼之上,创造出一种清高兀立的意境,并暗点题目。“镜天无一毫”,这句写仰首所见,很形象。镜子似的天空,明净得连一根极细微的毫毛也没有,看不见一丝云影,看不见一点风尘。意境极为高远明净,寥廓清空,令人胸襟开朗,芥蒂一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遥望终南山,在天晴气清的秋日,更显得高峻巍峨,耸立天际,气势高远。这气象我们从对终南山的印象以及“气势”和“高”等词语中想象得到,问题是“秋色高”怎样理解。“色”有神态、气色、景象之意,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中的“色”字就同这里的用法用意相似。那么,这两句是说终南山与秋高的神色气象两相较量,试看谁的气势更加高远。篇末的“高”字,点出了诗人心目中所注视欣慕的是万般“秋色”中的那种高远无极的气象。
“高”是这首五言诗的“诗眼”,全诗各句都在围绕着这个关键性的字眼着笔设景。楼高于树,山高于楼,天高于山,诗人采用以实托虚,以意写神的手法,轻笔淡墨地勾勒展示了秋日天空高高在上的神态气色,使人感到高得寥廓无极、深邃明净,虚无空灵,浩渺雄浑,若有若无。登楼极目,似与苍穹接轨,清新气流荡涤心胸,悠然脱俗,升腾化外。而且由于对实物的描写,没有一笔重彩浓抹,让人只觉得树挺拔、楼矗立、山耸峙,一一立地凌空,直上九霄,竖列眉睫之前,又给人一种高直疏朗的美感。“胸有正气格自高”,“秋色”的这种高直清明的只可意会的神韵,正是诗人胸襟、性格的外射。由此看来,这首写意诗可谓晚唐诗苑的一朵奇葩。
相关阅读
1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曲江即事非今亦非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 【查看全文】
2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一亩池塘,绿阴浓触帘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一亩池塘,绿阴浓触帘衣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夏初临中酒心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瞢腾刚送春归。一亩池塘,绿 【查看全文】
3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 【查看全文】
4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出自于诗经作品《振鹭》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查看全文】
5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送友游吴越》,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 【查看全文】
6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