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⑴青霭:青色的云气
⑵倚:靠
【翻译】
飞泉挂在远处的碧绿山峰,野竹浮现于山间的青霭。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只好失意地在两三株松间徘徊。
【赏析】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相关阅读
1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注释 【查看全文】
2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偶题》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 【查看全文】
3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古诗作品《千秋岁数声鶗鴂》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 【查看全文】
4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查看全文】
5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去蜀》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 【查看全文】
6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出自唐朝诗人吴均的作品《入关》,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君恩未得报,何论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