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1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
  1、江乡:江南的故乡。
  1、城阙(què):指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
  2、会:聚会
  3、翻:意同“反”。
  4、风枝:风吹动树枝。
  5、泣寒虫: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
  6、羁(jī)旅:留滞他乡。
  7、晓钟:报晓的钟声。
  【翻译】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赏析】
  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竟怀疑是在做梦。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他们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最后,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末句意境悠远,语短情长。
  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颔联写欣喜之中疑是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的“长”和“畏”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全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


相关阅读
1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田园乐七首其四》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释】 【查看全文】

2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出自宋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 【查看全文】

3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 【查看全文】

4 路岐有南北,素丝无变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路岐有南北,素丝无变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恻恻泣路岐》,其古诗全文如下: 恻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路岐有南北,素丝无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田窦相倾 【查看全文】

5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 【查看全文】

6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出自明朝诗人李东阳的作品《柯敬仲墨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注释】 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