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9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淮上喜会梁川故人》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注释】
  1、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2、淮上句:言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
  【翻译】
  我们曾经客居江汉,常常来往;每次与您相聚,总要喝醉而还。象浮云般漂泊,我们阔别之后;时光如流水,不觉得已经十年。今日相逢友情依旧,欢笑依然;只是头发稀疏,双鬓也已斑斑。您问我:为什么至今不回故里?因为淮水边的秋山,还可依恋。
  【鉴赏】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相关阅读
1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其古诗全文如下: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查看全文】

2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邻里相送至方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 【查看全文】

3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宿紫阁山北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 【查看全文】

4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出自于诗经作品《野有死麕》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查看全文】

5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作品《点绛唇金谷年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 【查看全文】

6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出自于诗经作品《黄鸟》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 【查看全文】